L. reuteri:膠囊還是優格——哪個效果更好?

發佈於 2025 年 6 月 4 日

服用 L. reuteri 膠囊幾天就足夠了嗎?還是長期食用優格更有意義?

經常有人問,是否可以只服用幾天 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膠囊,從而永久改變腸道。以下是關於此問題的主要科學證實事實:


1. 暫時性定殖,非永久性殖入

與許多人想像不同,口服 L. reuteri 並不會永久定殖於腸道。多項研究顯示,即使是具有高耐受性和功效的益生菌菌株,通常也只是暫時通過腸道,只要持續補充。停止服用後,這些細菌的可檢測量會在數天到數週內消失(Walter 等,2018;Derrien & van Hylckama Vlieg,2015)。

 

這部分原因是西方社會的人們因現代飲食、藥物(尤其是抗生素)和衛生標準,失去了這些細菌的原始生態位(Blaser,2014)。在這種條件下,永久定殖很少成功。

 

只服用幾天膠囊通常不夠。關鍵在於持續補充,就像植物需要定期澆水才能生長一樣。


2. 膠囊與優格——功效與成本的差異

雖然 L. reuteri 膠囊是方便的選擇,但自製優格有多項優勢:

  • 成本:一顆膠囊發酵後可產生多達 20 份優格。這使得優格明顯更便宜,尤其是每日食用時。
  • 劑量:優格中含有的菌數量遠高於單顆膠囊。研究顯示益生菌效果通常與劑量相關(Ouwehand 等,2002)。
  • 額外代謝物:發酵過程中產生後生物物質,如短鏈脂肪酸、B 群維生素或生物活性肽,這些物質額外促進健康(Wegh 等,2019)。


益生菌在胃中的存活率:膠囊 vs. 優格

益生菌在胃中的挑戰

人體胃部的酸性 pH 值(約 1.5 至 3.5)對口服益生菌構成重大障礙。許多益生菌菌株對酸敏感,可能在胃中被失活。


益生菌膠囊的存活率

一項研究檢測了多種市售益生菌在模擬胃環境下的抗性。結果顯示,許多產品,尤其是未具備抗胃酸塗層的,存活率較低。有些產品在酸性環境(pH 2)中 90 分鐘後,活菌數量減少了多達 3 個對數階,約為 1,000 倍的減少。


另一項研究證實,許多益生菌膠囊若無特殊保護機制,對胃酸和膽汁酸的抵抗力不足,影響其功效。


發酵乳製品如優格的存活率

相比之下,發酵乳製品如優格為益生菌提供了保護性基質。一項研究顯示,優格中的益生菌菌株在胃中存活率較高。這歸因於乳蛋白和優格其他成分的緩衝能力,能提高胃內 pH 值,減弱酸性作用。

此外,研究發現益生菌與乳製品結合時,細菌在胃中的存活率明顯優於與水混合。在一項研究中,某些乳酸菌菌株在牛奶中的存活率比在水中高出 197%。

 

益生菌在胃中存活率對其在腸道的功效至關重要。研究表明,發酵乳製品如優格提供了保護環境,減弱胃酸作用,提升益生菌存活率。相反,許多益生菌膠囊,尤其是未具抗胃酸塗層者,存活率較低。

 

因此,定期食用益生菌優格可能是利用益生菌益處的更有效方法。

 

3. 長期效果需要長期使用

許多關於 L. reuteri 的正面效果,如對催產素生成、肌肉量、睡眠或情緒的影響,均在研究中需每日服用數週後才顯現。其效果不僅基於短期定殖,而是基於細菌與免疫系統、腸神經系統及激素軸的持續互動(Varian 等,2016;Poutahidis 等,2013)。


總結:

  • 服用 L. reuteri 膠囊數天不足,因菌株通常不會永久定殖於腸道
  • 持續補充是達成持久效果的關鍵。
  • 自製優格更有效、經濟,且含有額外促進健康的物質。
  • 正面效果多數需持續使用數週後才出現。


參考文獻:

  • Blaser MJ (2014). Missing Microbes. Henry Holt.
  • Derrien M & van Hylckama Vlieg JET (2015). Fate, activity, and impact of ingested bacteria within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. Trends in Microbiology, 23(6), 354–366.
  • Ouwehand AC et al. (2002). Probiotic and other functional microbes: from markets to mechanisms.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, 13(5), 483–487.
  • Poutahidis T et al. (2013). Microbial symbionts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via the neuropeptide hormone oxytocin. PLoS One, 8(10):e78898.
  • Varian BJ et al. (2016). Beneficial bacteria inhibit cachexia. Oncotarget, 7(9), 11803–11816.
  • Walter J et al. (2018). Establishing or Exaggerating Causality for the Gut Microbiome: Lessons from Human Microbiota-Associated Rodents. Cell, 174(4), 800–804.e6.
  • Wegh CA et al. (2019). Postbiotic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arly Life Nutrition and Beyond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, 20(19), 4673.

0 則留言

發表留言